最新消息:探索专利开放许可 唤醒“沉睡”科研成果
登录福建省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网站,打开“专利开放许可信息发布与交易服务”页面,就可进入专利开放许可专区。
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平台上获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教师丁其春(左一)的专利成果,立即与其联系洽谈。(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片)
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教师丁其春的专利进行推广应用,并进行使用效果调查。(受访者供图)
通过专利开放许可,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完善了环氧产品出厂检验,为生产的产品保驾护航。
泉州惠兴涂料的生产车间内正在用“分散搅拌釜”生产环氧树脂接缝胶。
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进行专利开放许可培训,促成专利更多更快更好向中小企业转化。
核心提示
为破解专利成果“转化难”、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等问题,2022年5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湖南等省市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进试点工作以来,实现“一对多”简便快捷的专利许可,有效破解专利成果“转化难”和企业“获取难”,让更多接地气的科研成果焕发新生,成为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香饽饽”。
打开专利转化运用新通道
近日,记者来到泉州惠兴涂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到整洁明亮的生产车间内正在用“分散搅拌釜”生产环氧树脂接缝胶。“我们的接缝胶产品用转化来的专利方法进行检测,确保了产品质量。”惠兴涂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康惠阳说。
“这种专利检测方法大大降低了最难控制、不确定爆发的质量事故的风险成本,让我们民营企业解决了质量后顾之忧。专利开放许可帮助我们快速便捷获得科研资源,给企业带来福音。”康惠阳告诉记者。
据悉,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厦门百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州金博建材有限公司、福州鼎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有的发明专利《一种化学建材透黄风险评价的检测方法》2017年底获得国家授权后应用广泛,2021年底被评为全国行业协会二等奖。去年10月21日转让方与福建惠兴涂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福建首单专利开放许可交易。
“接缝胶施工简易性能优异,但在推广过程中一直受透黄风险困扰。前期不少企业因质量事故濒临破产。”福州金博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剑锐说,“为了解决行业‘卡脖子’共性难题,2015年我联系厦门百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甘勇强找到省质检院和福州鼎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商讨联合技术攻关。”
“由于透黄的发生受施工条件和应用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好明确责任,容易导致纠纷。我们在本专利研发成功后采用‘专利和标准融合’方式形成规范化,还通过该方法协助‘12315’处理投诉,承接政府产品风险监测,让专利发挥更大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首席专家、作为该专利第一发明人的李捷告诉记者,该专利上线以来已陆续和惠兴、三棵树、鑫振成3家企业完成交易并通过备案,还有多家企业正在申请签约。
记者走进位于莆田市荔城区的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三棵树高度重视产品的研发投入。”三棵树法务部有关负责人吴斌说,2016年至今,集团共投入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还需要向外寻找技术支持吗?”记者问道。
“针对问题,我们会充分寻求上游、行业和相关科研院所的资源支持。通过专利开放许可我们能以较合适的价格获得专利使用权,大大节约了研发成本和缩短了研发周期。”吴斌说。
“通过该专利我们完善了环氧产品出厂检验,特别是明确界定了质量责任的方法,为我们生产的产品保驾护航,实现业务快速稳定发展。”三棵树胶粘剂事业部王志银高工对记者说。
“晒出”专利创造盈利增长点
记者登录福建省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网站,打开“专利开放许可信息发布与交易服务”页面,就进入专利开放许可专区,企业和科研单位都可以在此浏览当前专利开放许可情况……自去年10月起,相关单位或科研人员可在该平台集中发布专利开放许可信息,促成专利更多更快更好向中小企业转化。
日前,国网福建电力作为福建省首批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单位之一,完成国网公司首单专利开放许可挂网和签约交易,专利许可对象为陕西声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利名称为“基于双超声探测的变压器油枕油位的测量方法”,其中专利开放许可入门费为12750元,后续按照产品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提成。
“以前,我们主要与科技项目合作方开展专利许可合作;开放许可后,通过省知识产权局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上门寻求合作。专利开放许可是在不改变专利权属的情况下,将已评估的专利价格等信息在福建省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公开挂网,参与专利开放许可的供需双方不需要通过谈判,因为我方已在网上将专利价格信息公开透明,原则上有需求方看到专利价格信息后就可以签订合同,即可达成交易,快速提升专利知识产权盘活效率。”国网福建电力科技部负责人方日升说。
据悉,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指导推动“知创福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与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合作,完善省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服务功能,设立专利开放许可专区上线运行。去年10月,首批集中发布60件开放许可的发明专利信息。专利来自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厦门医学院、省农科院、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以及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涉及的领域有高端装备、工程机械、生物医药、高端纺织、绿色食品、现代农业等领域,开放许可期限均超过2年,最长为18年。
“我放了4项专利在平台上,很快就有人打电话。通过平台来的企业,我觉得比较靠谱,也愿意与他们洽谈。”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核能研究所副所长吴一纯对记者说。
“专利开放许可好处多多,对于老师,多了一种成果转化的方式和渠道,对接企业的难度大大降低,提高了转化的积极性;对于学校,帮助学校更好地盘活了存量专利,促进了转化应用。”厦门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冉广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厦门大学共有72件发明专利参与专利开放许可,其中22件免费开放许可,另有50件有偿许可。最终共有22件专利与省内外多家企业达成合作,签署开放许可合同44份。”
实现“一对多”简便快速许可
“相比于传统的专利许可,专利开放许可是一项崭新的制度,尚未被人们熟知。”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负责人肖俊光说,专利权人公开声明愿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实施其专利,并明确许可使用费用、许可使用期限等条件,可以实现权利人一视同仁、简便快捷的“一对多”许可。
肖俊光说,专利开放许可具有公平程度高、信息传播快、交易成本低等优势,有利于促进供需对接、提升谈判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创新成果的共享共用。传统的专利许可类似于微信中的“1+1”对话,而专利开放许可类似于微信中的发“朋友圈”,实现“1发起+N跟进”。
去年12月,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教师丁其春发明的“对甲苯均三唑噻二嗪苯甲酮及合成方法与应用、单晶培养”专利陆续与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中小微企业签订专利开放免费许可,实现“一对多”的快速许可。“免除了高校与企业冗长的谈判过程,解决了企业渠道不畅、许可费用高的难点,为下一步进行阶段性免费许可,探索先试用、后付费的许可模式打下基础。”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科技处副处长许淑茹说。
“2019年该专利就已研发出来,虽然我在研发上倾注了很多心血,但是没有渠道与企业联系,因此这项专利在抽屉里躺了3年。”丁其春告诉记者,“得知有这个专利转化平台,我非常高兴,研发科技成果的目的是为了转化,能够被企业需要,这也是为社会为群众服务。”
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了解到,全省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以来,共推动47家高校院所及大型企业参与试点,累计征集开放许可专利信息453件,集中发布373件,并通过平台匹配推送给中小微企业1658家(次),达成许可意向275件(次),实现专利开放许可交易265件(次)、涉及专利105件。
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专利开放许可为专利资产快速盘活提供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目前,相关平台已经开始宣传和推广。下一步,我省将完善包括专利开放许可在内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工作体系,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搭建一站式、高效率、精准化的平台,通过专利技术输出,带动行业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记者 林智岚 文/图)
关键词: 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