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读!延川:一蚕一桑一产业,铺就振兴“新丝路”
近年来,延川县立足县情实际,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特色产业来抓,在产业薄弱、收入较低的村大力发展桑蚕养殖,积极探索“4+x”模式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振兴“新丝路”。
(资料图片)
产业+资金,政策惠农
近年来,为进一步促进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及相关部门相续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并随着国家“东桑西移”“东丝西进”战略的推进以及蚕茧价格的逐年上涨,为延川县发展蚕桑产业带来了巨大机遇。针对蚕桑产业生产投资少、见效快、产品易销售等特点,延川县积极组织产业部门,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论证和走访农户,摸清了村庄资源禀赋和农户发展意愿,投资1300余万元,在永坪、贾家坪、关庄、文安驿、大禹街道办等11个村,按照行距1.5米、株距0.4米的标准栽植桑树151余万株3000余亩,带动179户农户其中脱贫户67户发展蚕桑产业,预计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产业+培训,技能利农
为进一步提升农户发展蚕桑产业信心,延川县注重从人才供给侧精准发力,组织人员外出考察,连片的种养养蚕、规模化种植,对群众进行统一培训,提升整体技能,成为群众之需。为了桑蚕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群众种桑养蚕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升实际产量,延川县积极组织专家下乡到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同时还定期组织党员致富带头人去学习先进经验,回村传达技术经验。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技术难题,定期组织内部培训,焕发自身活力。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蚕桑种植养殖技术标准,进一步增强致富本领,带动村民增产增收。
产业+生态,绿色兴农
延川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面对全县地形梁峁起伏,山坡地多的特点,积极建设山地“坡面蚕桑”产业,根据桑树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生长周期短,容易成林,长成之后不惧旱涝、冰雹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还可以固沙防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逐步建设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生态型蚕桑生产基地,让绿桑白蚕转化成真金白银,成为一项朝阳产业,弥补相当一部分沟道村组的产业短板。同时,围绕精品建园、整体推进的思路,严把新建园标准,创新使用营养杯装土覆盖,既节省了劳力,又起到了保温作用。
产业+效益,示范带动
2019年8月,关庄镇杨家坪村养蚕试点的成功,点燃了村民养蚕的热情。通过杨家坪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与浙江钱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集种桑、养蚕、剥茧、蚕丝被制作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蚕桑养殖基地,公司先期出资20万元帮助杨家坪村修葺旧学校窑洞6孔作为蚕室和手工蚕丝被作坊,助力杨家坪村蚕桑产业快速发展。按照鲜茧35元/斤的市场价格计算,每户平均收益5600元;如果将鲜茧打棉后可产蚕丝24斤,按照蚕丝360元/斤的价格计算,平均每户收益8640元;如果将蚕丝加工成蚕丝被,每4斤蚕丝可加工1块双人蚕丝被,1块双人蚕丝被的售价可达2600元,6块双人蚕丝被的收入可达15600元。2022年,杨家坪村10户养蚕户每户可增收11200元。
产业+文旅,融合发展
下一步,延川县将积极打造“旅游+农业+文化+体验+研学”等多元化模式文旅产品,大力推进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采摘游玩、体验农村生活等内容为一体的融合发展。定期开展“弘扬蚕桑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桑椹采摘文化节”,逐步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开发蚕丝被、生态桑叶茶、桑枝香菇、蚕沙保健枕、桑果、桑饲料等系列产品,形成“栽桑养蚕、蚕桑加工、蚕桑文化”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实现蚕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幅提升蚕桑综合利用效益。同时,注重品牌建设力度,积极申请“延川蚕丝”地理商标,以品牌建设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