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财政三年安排54亿元!浙江这些工业大县与山区县结对促共富-环球简讯

近日,浙江省财政厅、省经信厅创新推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财政专项激励政策。

2023—202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8亿元,合计安排54亿元,择优支持18个工业大县与18个山区县以产业链协同合作为纽带,“一对一”自由组建联合体,合力探索“产业促共富”新模式,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力争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共富提供示范样板。

其中,面向工业大县年度激励资金16亿元左右、山区县2亿元左右。


【资料图】

哪个工业大县和哪个山区县结对了呢?一起了解~

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创建要求,三年创建激励期内,结对创建县(市、区)需要完成这些目标任务↓

结对创建的工业大县

制造业增值税、规上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分别不低于6%、5.5%和10%,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5.5%以上。

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三年分别提升0.3个和2.5个百分点以上。

结对创建的山区县

推进“一县一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增值税、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不低于6%、6%,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高于全省水平,三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不少于20家,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结对创建县(市、区)

双方三年内在山区县新建产业合作园1个以上,达成产业链合作项目10项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项,累计完成产业合作投资5亿元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创建期内,结对创建县(市、区)需要重点做好这些先行示范工作。 工业大县:

重点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落实集群培育行动,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承担试点示范任务。

加快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力争在领航企业、“链主”企业、上市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落实先进制造业投资专项行动,抓好重大制造业项目、标杆示范项目建设,以优质增量,带动存量优化升级。

山区县:

优化营商环境,做强产业平台,培育优质企业。

发挥“一县一策”优势,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强“一县一业”。

提升开发区(高新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特色生态产业园等产业平台能级,积极布局产业飞地、科创飞地,建设一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星级园区,构筑高质量产业平台体系。

坚持外引内培,突出精准招商,强化“一业一企”培育,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分类精准推进数字化改造,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结对创建县(市、区):开展产业项目合作,推动一批优质项目在山区县落地。   依托开发区(高新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等产业平台,在山区县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引导一批配套项目、企业落户山区县。   支持工业大县与山区县结对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探索数字化改造诊断、实施、监理、培训等服务精准帮扶机制。   探索就业帮扶机制,开展高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助力山区县拓宽高质量就业渠道。实施过程中,要形成一批可落地的“产业促共富”项目包,作为落实财政专项资金的重点载体。    结对创建双方要建立健全工作合作机制,联席会议制度,营造有利于产业促共富的体制机制。   要明确创建期内本级财政统筹支持资金(包括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腾笼换鸟”专项经费)规模,强化当地财政、科技、用地、用能、金融、人才、教育等多方政策统筹支持,有效发挥省与市县联动作用。   要探索两地工业与信息化、创新等领域优惠政策协调支持、互惠共享机制,助力合作事项落地生根、见物见效。   省财政厅、省经信厅将共同研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对结对创建联合体实施年度考核评价,按照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原则,差别化兑付省级专项资金。三年创建期终了,组织开展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分三年收回省级专项资金。

来源:浙江发布

关键词: